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成为全国信用示范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0-08 19:2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恭喜海淀上榜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区!这份荣誉实至名归,开办企业、医院看病、领取公租房补贴……海淀处处能感受到信用带来的温暖。”一位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辖区居民,我很幸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全国68个地区入选,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位列前茅。

  近年来,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区),不断夯实信用建设基础,着力构建“信用+风险”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以更精准的“管”保障和推动更大幅度的“放”,大力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激发市场、企业、大众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五子”联动成局成势。

  创建国家级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要有坚持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勇于走在最前,敢于成为标杆。东城、西城及海淀立足区位优势,坚持把“五子”联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以“一业一证”、集成办成“一件事”、“6+4”一体化综合监管为重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

  “6+4”一体化综合监管中的“6”指实施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等六项基本制度,“4”是四项场景化措施,指在涉及多部门监管的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一个场景由一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包括“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

  海淀区聚焦重点业务场景,推行8类“6+4”场景,包括市级场景6类,区级场景“自选动作”2类,受到广泛好评;东城区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管“风险+信用”评估,对风险等级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对经评估存在隐患的实施重点检查,推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表彰,营造守法诚信劳动用工环境;搭建商务楼宇管理系统,对接区级大数据平台相关数据,对辖区楼宇开展分类监测,全面了解楼宇经营信息、入驻单位经营状况、信用整体情况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西城区以国家大剧院运营主体作为试点,实施区级“6+4”一体化综合监管重点项目,并在医疗、药品安全、景区、文化市场、教育、养老、物业、宗教等17个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确保该管的管到位、管得住、管得好,该信任的信任有据、信任到位。

  如何激发市场主体主动性、优化自身信用建设?是示范区聚焦的工作重点。三个区在加快推进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服务的基础上,打造出了多条实践路径——西城区以信用承诺和信息手段赋能“6+4”一体化综合监管,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发布专项承诺;海淀区积极开展主动承诺、履约践诺等信用承诺,归集承诺书超过50多万份,变“被动管”为“自主管”,释放执法的“温情”。

  “谢谢您杨法官,多亏您开具的履行证明,银行贷款终于批下来了,我的企业得救了!”工作日一大早,海淀法院杨法官就收到了某小微企业法定代表人林某发来的感谢短信。原来,林某作为股东卷入了一起联营合同纠纷。虽然他已缴纳执行款,但另外两名被执行人迟迟未履行责任,导致案件未完全履行完毕,银行贷款难以审核通过。海淀法院考虑到,林某确实已经履行完毕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且在疫情期间,企业贷款若无法及时获批,可能影响复工复产,决定为其开具《自动履行证明书》修复信用。

  这是海淀区推行信用关爱机制,善意执行助企纾困的又一生动案例。为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海淀法院搭建商事案件“绿色通道”,全方位突破财产处置工作各环节的痛点难点,着力疏通工作梗阻,加速兑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2022年共处置涉案财产1889件。自2020年8月以来,海淀法院上线“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三重“修复”作用,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回血重生”,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案件922件,涉及标的额2亿余元,执行案款到位率达98.81%。

  围绕企业主最关心的信用修复问题,西城区也打造出了一条“新路径”,持续加大信用信息修复协同力度,悉心指导企业及时履行相关义务、学习信用修复知识、尽快完成信用修复,并在“信用西城”专栏同步撤下已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

  2023年,东城、西城、海淀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携手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在坚持“信用领跑”让优质企业获得更多政策、资源和品牌加持的基础上,创新“领跑+助跑”理念,积极推进“信用助跑中小微企业成长”行动,提供平台便利服务、专业信用报告、专业融资咨询服务、首贷资金补贴、信用知识服务的“五服”礼包,全力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开展“信用帮扶”行动,建立信用关爱机制,帮助企业做好信用监测、信用风险防范和信用修复等工作,帮助失信企业“摘帽”重生,获得发展机遇,有力促进首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们积极落实‘送五服’活动要求,带动企业登录‘金融大数据’小程序领取相关礼包,享受优惠政策。”东城区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有1800余家辖区企业通过融资服务,感受“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的“信用+金融”迭加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推进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展现“信用北京”建设成效的关键领域。2023年,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统筹推进下,东城、西城、海淀充分结合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行动,与“信易贷”平台北京站实现深度对接,“金融产品一图通”提供20余个优质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精准融资;“金融诊室”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推动“信用价值”直达实体经济。

  东城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为驻区文化企业提供包括政策落地、信息服务、上市培育、信用评价和资产处置等全方位的文化金融投融资服务。海淀区建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集成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功能,首推科技人才贷款、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等三个市场需求迫切的信贷产品,精准有效填补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空白。截至2023年8月,共受理科创信贷业务319笔、金额34.75亿元……进一步打开市场活力、支撑实体经济稳步复苏、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在北京东城区的普仁医院门诊大楼内,患者张女士走完所有就诊流程,来到自助机前刷卡缴费时表示,“信用就医上线后,我终于从‘开一张单缴一次费’的繁琐流程中解放了出来。”

  信用就医是东城、西城、海淀大力推进的一项创新服务。患者通过使用个人信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节约60%在院候诊时间,避免患者来回跑路、反复排队等候,切实提高就医便捷度和医疗服务效率。为增强信用就医的适老化传播,试点医院也开发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亲情信用代付”服务模式,并投入使用。目前,已有4229人开通该功能,共计5260位家人通过信用家庭享受信用医疗服务,其中最年长者99岁,最小1岁,使用次数达7618人次。

  “小物业,大民生。”物业管理服务联系着千家万户,是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西城聚焦“信用+物业”应用场景,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居住小区物业服务定期评价体系,对全区15个街道的665个物业服务项目进行评价,形成并定期发布西城区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好评榜”“差评榜”和“行政处罚榜”;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落地,鼓励各街道将评价结果作为引入物业、奖励补助、合同续聘、行业监管,发挥优质企业的规模效应,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及质量,进一步将“信用+物业”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把社区建设成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海淀区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优化政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申请人打开“海淀通”APP进行事项申报,智能核减办事材料,实现45类367个数据项上链,613个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全方位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和便利度。“海淀群众办理教师资格认定,只要在手机上录入个人信息,区块链平台即可自动核验有关信息,即可完成办理,一次不用跑。”

  示范区的创建,是对“信用北京”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书写了首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闪亮篇章。北京将以此为起点,充分运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治理能力;推进“信用+”应用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发展、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城区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